一直以來我都很期待感情的出現,尤其在進入信仰之後,總覺得分分秒秒都是在等待神預備的感情,然後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被挑走,自己就像放在貨架上剩下的玩偶一樣的焦慮和失落。我怨怪神,為自己的失落感到憤怒,一直到後來我放下對感情的執著,才真的看清楚一些其實在單身時間裡需要看清楚的事,以及需要做的準備。當我開始改變之後,K才出現。

當我放下對感情的執著時,我才能發現單身時間的重要性,而不是一直焦慮著究竟什麼時候輪到我,一直盯著別人擁有、而我還沒有的感情。單身時間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如果能夠預先處理兩個人在一起時可能引發的問題,那麼交往的時候,才會更健康、真實、良好。這也是我想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分享、也是記錄。

近幾年,我開始思索感情的意義之後,我才覺得,感情不過是另一種型式的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有幾個很重要的功能,一個是連結與陪伴,另一個是「看見自己真實的樣子」。通常大家知道的都是第一種功能,因為在台灣文化裡,通常會避免衝突、避免溝通表達、或是使用過份的方式發洩情緒(並不是為了溝通),而我們也幾乎沒學習過處理情緒及認識自己,因此無論是自己或對方的因素使第二個功能無法發揮的時候,會以爭吵、互相指責呈現出來,直到受不了而以「個性不合」「沒有感覺」分手。因此單身的時候,處理自己變的非常重要,因為當把自己整理的越好的時候,進入感情才能更順利、花在處理彼此的時間跟痛感也會比較少、感情不會一直呈現消磨狀態,才能走的更長久。

感情是雙人舞,如果一方搞不清楚自己接下來要跳什麼或為什麼會這樣跳而一直踏錯的時候,是很難跳下去的,更不要說兩個人一起亂跳的時候會混亂成什麼樣子。

maxresdefault    

 

 

 

這兩三年我因為一些事,發現自己已經十幾年沒有真的在感情裡把自己的心放出來,發現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因此進入關係的時候會避免投入、心裡會隔著一點距離,我是無意識的在做這件事,因此我也總是不解,為什麼失去感情的時候,我基本上不太受影響。而即便我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狀況,我仍舊無法把自己的心放出來,因為過去的害怕與痛苦已經深入骨髓,我當時告訴自己「沒有心,就不會痛」深深的影響我。我選擇把我的心丟掉,而這也成真了,當我想要找她回來的時候,已然不曉得她在哪裡。而當與教會朋友J開始互動比較頻繁、轉變成好朋友之後,反而J還指出我在需要人與被人需要上非常的僵硬,讓我意識到,以前發生的讓自己痛苦的經歷們,如果不好好面對跟處理,而放在心底每次戳就痛的時候,其實是會影響到自己與人的相處,在明明J沒有那樣意圖的時候誤會J,因此用不恰當的方式回應 (心理學用詞應該是錯待?) ,其實自己有許多需要處理的問題,也因為有J一起面對這些,因此我開始著手處理自己的問題,而當我開始處理自己的時候,才發現我自己的問題,比我所知道的還要多還要深,也很深的影響自己,也因此影響了我如何面對感情和另一半。

12805994_10201423567947143_7621189537385452303_n

 

在進入感情前我最大的努力就是在「整理自己」,所謂的整理,是明白和別人相處時真正情緒的來源是什麼,因此看見自己在哪些地方受了傷、並努力從過去的傷害中平復及站起來,然後我才發現這件事非常重要,因為整理自己之後,我得到了下面這些

 

- 不會為自己情緒的原因張冠李戴,雙重標準

舉個例子,A覺得一部電影可能不錯,因此邀了朋友一起去看,但電影不如預期,朋友看完後一起討論覺得哪個情節很不合理,於是A開始生氣,說他雖然不覺得這部電影好看,但也不覺得有大家講的那麼奇怪,覺得大家這麼愛批評很不恰當、本來故事就有合理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不需要這麼嚴苛看待,因此大家錯愕然後話題結束。但下次別人邀約的電影不如預期時,可能A就大肆的評論了一番,讓大家也覺得錯愕:當初說不要這麼嚴苛的人不是你嗎?這只是個隨意舉的例子,但A明顯雙重標準了,問題在於雙重標準嗎?不是,問題在於A生氣的原因不是他以為的那個,只是A不曉得自己生氣的原因是什麼,因此另外拉了在這個情境裡可能合理的原因,但那並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下次同一個情境裡,但沒有讓A生氣的那個真正原因時,A的反應與他上次的狀況並不一致而顯得矛盾。而甚至,A真正的情緒,其實並不是生氣。

弄清楚情緒的由來,自己真正在意、覺得脆弱的地方,叫做「自我覺察」。很多人只能說「這件事讓我生氣」,卻無法具體的說「讓自己最生氣的部分到底是什麼?」甚至對自己的情緒瞭解也只到「憤怒」而已,而無法察覺更深的情緒。因為想不出來自己生氣真正的緣由,或者是不敢面對,所以胡亂兜了一些看似合理的原因,但其實根本不是自己情緒的根源,因此才造成了「雙重標準」,因為他先前所拉的原因,根本不是真正的原因。這樣的人,其實並不瞭解自己,甚或是「不敢面對自己」,因為真實的自己連自己都不願意接納,因此連想都不敢想。更多時候也包含了沒有想過要這麼深沉的去思考自己,畢竟要動腦動心,是非常疲倦的。

 

- 能明白並處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會無法處理導致情緒隨時亂爆像烙賽

比如我從小可能因為一些很小或並不是因為我而造成的事而被責罵,因此心底長期有委曲感,而長大之後如果我覺得我的道理站的住腳、或根本不是我的錯,但卻被別人誤會時,我會感到非常的憤怒,那樣的憤怒以那件事而言其實是非常不合理的。比如我有脹氣的問題,因此常常打嗝,我其實知道打嗝沒有禮貌,也很努力的不要發出聲音,但就算我嘴巴緊閉,氣衝出來的時候還是有聲音,因此會被取笑。但有一次一位總是張嘴打嗝的同事開玩笑說他自己會打嗝都是因為坐在我隔壁被帶壞的,竟讓我極度的憤怒,並且憤怒到發抖。我生氣或許是合理的,但為這樣的事憤怒到發抖就非常的不合理,因此我為自己感到疑惑的同時,也將這件事存在心底,不斷思索為什麼我會這麼憤怒。思想了好久,可能有一兩個月,我才慢慢理出一點頭緒,發現自己無法肯定自己,因此只要一被別人負面評價,或者是我明知錯誤的評價,就會感到委屈及憤怒,但假如我能肯定我自己,就會知道對方講的不過只是玩笑而不是評價,但因為那就是我的弱點,所以一戳就爆了,也可憐了同事事後跟我道歉。

要知道自己情緒真正的原因、個性真正的問題,處理才有效果。A病要用A藥醫、用B藥是沒用的。而A病如果不醫好,可能到處亂爆產生更大的影響。比如一個自己無法肯定自己的人,就會非常在意別人對待他的方式,有時候可能只是一些細微的口角,就會刺中他,即使對方為言語上的失誤道歉也沒有用,因為要的不是對方為失言道歉,而是要自我價值的確認,所以道歉對安撫他的情緒一點用處也沒有。

 

- 別人能更好明白自己,無論是自己的界限、個性,才能更適切的跟自己相處,並喜歡自己

我如果不曉得自己是怎樣,而以為自己是如何如何,但事實上並不是那樣,或許只是自己理想中的狀態,但別人既然聽自己這樣講,就相信了,因此當別人按著自己所說的狀態對待自己的時候,自己反而因為做不到那個狀態該有的反應而生氣,別人也因此不曉得該怎麼跟自己互動相處了,同時也因為自己表達出來的樣子和真正的自己有落差,導致別人一直用自己不喜歡的方式在對待自己,因此自己覺得沮喪、被錯待和不被愛,這責任並不在對方,而在於「根本不瞭解自己的自己,所釋放出來的錯誤訊息」。

比如我想像自己是個很能包容男友、相信男友的女生,因此男友也這麼相信我所表達出來的樣子,因此會和以前很要好的女生朋友單獨出去吃飯聊天,而我知道了卻因此吃醋生氣,而男友也因此困惑「妳不是說妳很相信我嗎?」 人若不曉得自己真正的樣子,就表達不出自己真正的界限,別人也就不曉得要怎麼跟他相處了。而一個人生氣,背後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果自己無法明白生氣真正的原因而只是胡亂發脾氣,別人在相處的時候也更加的抓不到原則是什麼,反而造成相處時動輒得咎,而其實很有可能,讓自己生氣的原因根本不是出在別人身上,而是自己過去沒處理好的事件或是情緒。

而如果一個人能夠展現自己真實的樣子,才更有機會吸引到喜歡那樣自己的人,因為那個喜歡也是基於真實的相處和互動,而不是表面虛假有禮的相處。這樣的關係才能長久。

 

- 真正的看見別人

如果對自己的事和情緒能看的這麼仔細透徹的人,通常更能明白別人的狀態,觀察並理解對方的情緒及狀態,也比較不會隨著對方的情緒起舞,而能比較緩和適切的與別人相處,因為自己走過那條路。

 

 

我大概整理自己到一個程度之後,神就讓K出現在我的生活裡了。其實認識K有好幾個月,不過接觸僅僅是在於我知道他是另一組的新小組長,基於同為小組長、愛護小組長的心情,偶爾聽到他帶小組的苦惱,就想想在那個狀況下可以怎麼辦。但相處也僅止於每個月一次的同工會議而已。有時候他會丟我訊息聊天,我就偶爾回回,跟他聊天感覺蠻放鬆的,也是可以聊的朋友,我並沒有想太多。是後來因為當時住的房間有木蛀蟲,我雖然查到了處理辦法,但都是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藥品跟處理方式,因此有點苦惱,在某一次發現他對這些事情很懂之後就問他可不可以來幫我,沒想到他一口答應。

處理的那天我們相處了很長的時間,從下午五點一起去採購、吃晚餐,到回家後朋友J也來,我們清理蛀蟲洞、注藥、補土、順便分享見證,到十二點出頭勉強清理完所有蛀蟲洞,K才離開。那天是我第一次這麼長時間和K密切相處,也是第一次實際聊了這麼久的天。我驚訝他能讓我這麼放鬆的說關於自己的事,他不急著下評論或見解,慢慢的等我把話說完,甚至也會主動挖我問我問題,讓我說的更多。讓原本只把他當一般朋友相處的我,突然覺得跟他在一起的感覺是特別的。後來J問我怎麼會跟K講這麼多事,她沒聽我跟別人講的這麼多這麼深入過。當時我其實也不曉得為什麼,但單純的覺得「可以說」因此就這麼說了。

後來那幾天K一直拷問我很多問題,比如我明明害怕跟別人進入比較密切的關係,為什麼卻會願意主動跟J要求變成好朋友;或者是我剛到教會小組的時候攻擊性很強也很尖銳兇悍,為什麼現在有辦法變得這麼像可愛小動物。我稍微回答了一點之後,他又繼續挖的更深,最後挖到我說了一句話「我是如果知道自己有問題的時候,沒辦法視而不見、完全不處理的人」,然後他就先停手了。但也是那時候他比較密集的找我聊天,讓我開始更覺得好像不是這麼單純的朋友。後來J也問我覺得K怎麼樣,之後我才發現我竟然已經跟K每天line聊天一個月了,然後也從J那裡確定K其實對我有好感。之後我才認真的開始考慮與K發展關係的可能。

但很快的,後來我室友,同時也是二房東,原本精神狀況就有些問題,但在那陣子急速發病,並且被害妄想發作的對象開始到我身上。我因為害怕言語和精神上攻擊壓力因此逃到小姐姊妹家裡暫避,並且就在兩三天內把自己的東西都全部撤到倉庫,徹底搬出原本住的地方要找房子。同時,也因為和另一個朋友的相處出了嚴重衝突讓我有更大的精神壓力。我同時又要面對人際衝突,又要承受二房東發病的精神壓力,又要找房子,又暫時流浪在朋友家住,根本無暇顧到和K的事,而K傳來的關心簡訊我也完全沒有力氣回應。當時我原本要找套房,不過因為剛好教會另一個姊妹Y要跟表妹一起找房子,三個女生一起找比較好找,而Y跟K的關係也不錯,因此我們要一起請假看房也是K載我們去看的。整個找房、搬家的過程,K持續的關心我和Y、持續的幫忙。我們也很幸運的在一週內就找到房子,之後專心搬家安頓就好。

在安頓期間有發生過幾件事讓我印象深刻。因為K去年第一次當小組長,因此後來慢慢的才跟團契其他人變的比較熟,包含幾個我身邊的朋友,我們後來私下有一個吃飯團就有約來我新家聚餐,所以他有先來家裡幫忙準備,我回家的時候K在廚房準備,J在跟他聊天,聽到我回來了K就從廚房探頭笑著歡迎我說「妳回來啦」,那時候莫名的被溫暖到了有點震住。因為新房是空屋,所以需要組一些傢俱,有一個架子需要把抽屜裝進去,當時K就說他可以來幫忙,但他來幫忙的那天晚上我另外有skype讀書會,我說這樣我沒辦法陪你你ok嗎,他說沒問題。於是讀書會開始的時候他來,我把櫃子推出房門,給了裝抽屜的材料,然後就把房門關上專心讀書會討論。大概一兩個小時讀書會結束後我打開房門,看到K坐在牆邊靜靜的讀書,櫃子放在旁邊已經裝好抽屜了,他看到我結束了就跟我說櫃子組好了。還有兩次是他跟Y還有J的對話,她們轉述給我聽的。有一次K和J聊天,聊到K有時候一些議題可能會需要時間思考,然後我當下的反應是比較快的,J就笑說「那以後你跟巴小波吵架可能會輸哦!」K反問「這很重要嗎?」;後來Y也有跟我說,K在搬家的過程中幫了我跟Y很多的忙,Y就說感謝他、要發飯票給他,K就回說「好啊好啊這樣以後我跟巴小波吵架就可以藉故去你們家」

其實在和K的聊天過程中,我就覺得他既有思考力,也能顧念別人的情緒和心情,並且我們交換過彼此在信仰上的見證,我知道他對信仰並不是別人給的規範他照單全收,而是自己透過讀經、主日訊息、透過生活上與神的互動,思考過後接受信仰。因此他不會死守規條,而是知道規條背後神想要表達的心意、神所看重的,而能靈活的在許多事上應用在信仰中得到的、明白的,這個信仰狀態在教會裡是很難得的,大部分人不一定知道自己信仰的原因,或是規條背後的原因。並且在剛剛講的這些互動中,我看見他是個願意幫助朋友的人,雖然他喜歡我,但我沒有在他幫助的過程中感受過任何「希望自己被看見、被喜歡」的壓力,而只是單純感覺到他真誠的想協助,並且願意默默的幫忙。這在我從一般男生身上看到的也不同,大部分人會抱著「希望被喜歡」的期待提供幫助,但那樣的幫助本質上更像交易,因此如果在互動過程中沒有滿足對方這樣的需求,可能對方會默默的哀怨、難過,然後會表達一些給自己知道,於是相處就有了壓力--要滿足對方的壓力。並且,從K和朋友的對答裡,可以知道他在意的並不是輸贏,而是溝通。如果我阻斷溝通,他也會想辦法來找我解決問題,但一般男生可能自我價值低落的,會因此憤怒或情緒更加高漲,又或者是自憐自傷的躲起來,可是他的處理方式裡完全沒有這些感覺,讓我覺得很驚訝。

這些聽起來都很好、都很理想,但K在一件事上永遠也無法滿足我:身高。我166,對男生身高最低的底限是170,而K是162…當然我知道身高對兩人相處其實「一點影響都沒有」,可是理性上知道跟感情上能夠接受,真的是兩回事。我無法接受女生看起來比男生大隻,無法接受不能靠在男友肩膀上,無法被男友從背後熊抱等等這些都是基於男生較高能做到的事,更不要說我比他高半顆頭的狀況下,應該再也聽不到跟男友看起來很登對之類的稱讚詞了。但我又被K的個性跟成熟度吸引,也覺得再繼續跟K相處一定會淪陷,因此有嘗試逃跑或閃躲,但沒想到他跟室友Y還有好友J關係已經越來越好到我無處可逃...。我很苦惱因此跟朋友討論,甚至說「如果他高個10cm我就撲上去了」,也被朋友笑我很膚淺,朋友拍拍我說「要知道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然後也有小組姊妹說,兩個人怎麼相處、對方對自己的心意、怎麼對待自己,其實是很重要的。與其卡這些心裡也知道跟相處無關的事,不如多認識、瞭解對方,不要阻斷接觸。所以我也就只能默默迎向淪陷之日 XD

 

大概在我在新房安頓的差不多,感覺情緒也比較穩定之後,K也找了一個適當的機會跟我告白了,那次告白也是我印象最深刻、最感動的告白。雖然地點只是在某個住宅區的小公園,可是K很真誠的向我坦承他是什麼時候喜歡上我、喜歡我什麼,也很詳細的告訴我他一路以來的歷程。他一開始也只是因為我的外表而比較會注意我,但默默觀察我後就發現我是個直爽的人,和人互動、表達自己、各種反應也都很真實,而不是因為在教會有一套「屬靈的標準做法」而不願展露真實的自己,對別人的狀況和問題所給予的建議也都是思考過的,而不是理所當然的標準答案或是想強加自己想法在別人身上,而因此單純覺得我是個不錯的姊妹。在後來他準備好覺得可以開始想尋求感情之後,才開始比較認真的思考跟觀察我,也希望能有更多實際的互動,不過我們雖然同為團契小組長,實際互動了不起也只有一個月一次的開會,而且一兩個小時的會議其實無法增加接觸和瞭解,正苦惱的時候沒想到我就因為木蛀蟲的關係向他求助,完全是天賜良機!木蛀蟲那天他得以更深入的瞭解我,也從我和J的分享裡看到更多他原本不知道的我,有更多的好奇,才會在那之後不停的拷問我為什麼會想調整、改變自己,然後也正式的確定他對我的感情。

K在感情裡的經驗,讓他對合適的感情對象有了一些瞭解跟想法。除了對方對看待問題要有基本的成熟度以外,他也發現「願意真誠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特質。很多女生有想法、擔心、害怕,但不表達、或繞著表達,或被問到也不願意說,隱瞞著一切、放棄溝通,因此無法「一起」處理在感情裡的問題,關係應該是雙向的,是能互動的,但若不願意表達,不願意兩人一起努力,就走不下去,就算對方再成熟看待問題再透徹也都是枉然。而「願意調整自己」這點更困難,因為人都以自己習慣的行為模式為主,就像僵硬的手指一樣,要意識到、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拒絕承認並攻擊別人,還要能從自己覺得安全的習慣中跳脫,嘗試、學習新的方式,並改變,這非常困難。我既然能坦承的面對自己個性的問題、情緒的問題,願意討論及調整自己,那麼他對感情的目標:「相互扶持、共同成長」,也就能夠做到了。這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合的兩個人、也沒有人是完美的,只要起始點的價值觀及個性不是南轅北轍的差異,在願意溝通調整的狀況下,就能一起面對、長久的走下去。他也分享有一次在聚餐場合觀察到我的溝通模式,是我雖然有自己的想法理念,但別人表達了不那麼做的原因,我也能接受,並且樂意配合、不會因為那不符合我的想法而臭臉爭論或批評,這也是他很喜歡的溝通方式。

而他在我搬家期間的幫忙,如果是未信主的他,可能確實心底也會希望透過這些接觸讓我喜歡上他。但後來他反而沒有這樣的期待,而是單純的願意幫助朋友,畢竟大家都是外地人,都需要彼此幫助,就算是其他朋友發生這樣的事他也會盡力幫忙,只是對朋友的幫忙可能盡力到一個程度他就沒能量再幫下去,但對我的事他卻會很願意、有動力繼續一直幫忙,並且每次能有這樣的機會接觸我、看到我、跟我聊天,他反而覺得是自己得到幫助,他也覺得開心。我那陣子的各種動盪他確實也很擔心,也不希望因為他表達情感造成我更多的負擔,因此是選在我已經安頓到一個程度,心情似乎也已經回穩之後,有了合適的時機才趕快表達,不然原本其實要在木蛀蟲後就說的。

而他甚至還站在我的角度為我思考,說以我和好友J相處的緊密程度來看,假如以後我和他交往,時間勢必會需要再分配,而無法像原本那樣和J時常的碰面,怕J不適應,也怕我會因此覺得有罪惡感。這是K另一個叩到我心門的特質,能有同理心的放下自己所要的、為對方設想。

 

在感情裡,經歷過很多不同的對象,以及在信仰裡面重新思考過感情,也讓我對想尋覓的對象有了新的想法。不過我的想法也是依據我的狀況而有的,每個人都會依自己的狀況而有不同的偏好,只是除了這些偏好以外,也有一些我會另外注意的

- 對對方的瞭解管道

以前我常常因為一個人的背景、經歷來做為判斷一個人的標準之一,但自從因此交往過一個高學歷恐怖情人,對方是台灣人、年幼時移民新加坡,又去美國完完成大學,在美國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回亞洲工作,又去英國唸了MBA。聽了這些背景後我原有些放心、再加上身在異地的孤獨感,所以輕易的接受了對方,但之後的相處卻讓我非常痛苦,甚至為了分手感受生命受到威脅,也讓我意識到我判斷人的方式過於簡略輕易、不真實。而接受信仰之後,我開始發現我原來「認識人」的方式,其實沒有真正的認識,我認識的只是對方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都只是外表而不是內心。同時,我如果只透過對方描述自己來認識對方,就會只看見對方理想中的自己,而不完全是他「真實的樣子」。因此除了對方對自己的描述之外,還包含看對方的行為,以及與他相處過的人的評價(當然認識越久越全面的人越好)。

因此跟K的認識,除了我與他一對一的互動以外,也觀察他是怎麼與別人互動,以及身邊朋友對他的評價。我從一對一互動時觀察到他心思細膩、想法有深度,也關心人的需要。從前面聽到J與Y轉述和他的對話中,我也明白他在面對問題衝突時,知道重要的不是誰輸誰贏,而是情緒和衝突點的根源是否妥善處理溝通了?而J跟Y都同時對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某些我聽到別人對他的負面評價,我也瞭解可能的原因及當時的狀況,好判斷那個原因是單純的個性差異造成或是普遍性的相處問題,以及是否會影響兩人的實際相處。在K告白當天我也跟教會傳道提了這件事,想從傳道那裡知道他們對K的觀察與看法,有沒有什麼要提醒我注意的。而在決定與K交往前我也約了師母想確認我在考慮進入一段關係的時候,有沒有什麼待觀察需要瞭解的部分是我漏掉沒看的。這些週圍人的幫助與意見對認識一個人可以有更立體的認識。

 

- 在雙方的需要發生衝突時,對方選擇什麼、他是怎麼處理「挫折」

要維繫關係其中一項重要的特質是尊重。在雙方尊重彼此的狀況下,能夠傾聽彼此的需要,並且在雙方都能接受的範圍內選擇折衷方案或協調處理。要能達到這一點,對方必須要能接受事情不能完全按照他所想要的發生或完成,才有接受溝通妥協的能力。也就是看對方在「需求不被滿足時」,即「挫折」時的反應及處理方式通常是如何。

曾聽過一個朋友提及先前的交往經驗,有個朋友的聚會,她其實身體不舒服,因此已經婉拒說要在家休息。但聚會時間快到時,當時追求她的男生就殺到她家樓下按電鈴,希望能在朋友聚會上看到她,提議一起去。她雖然身體不舒服,可是熱烈追求的對象出現及示愛的行為讓她很感動,因此她答應一起去參與朋友聚會。她說當時覺得對方有點霸道的追求方式讓她有小女人的心動感,再加上對方的學經歷也都非常漂亮,看起來確實身邊也有一些稱兄道弟的朋友,後來也就接受了對方,但沒想到後來演變成各種查勤及懷疑,甚至每天要檢查發票核對行蹤,發現不對勁之後也才從對方家人身上發現家人早就知道對方的行為模式,甚至要求朋友配合。最後朋友也是花了半年的時間好不容易才分手。

我們的文化很少強調「尊重」,而我朋友發生的事其實從一開始就顯出了對方的「不尊重」,不顧朋友身體狀況及意願,只因為自己想要,而殺到對方家門口要求對方配合,這是強迫。當關係裡出現的狀況是枉顧意願的強迫時,後面繼續枉顧的可能性也非常高,因為對方是以自己的需求為主,只要求別人滿足自己的需求,滿足了才叫喜歡、才叫愛。這不叫喜歡也不叫愛,這叫滿足自己需求的「工具」。

而與K的相處,在二房東發病那陣子我沒力氣回應大家的關心,因此K傳來的訊息全部都被我已讀不回。但之後他仍舊持續的關心我們,在我與Y的搬家上幫了非常多的忙,甚至再後來我也有試圖疏遠他。我問K,當時被我這樣拒絕,他為什麼還能繼續而不放棄,因為通常我後來碰到的男生,多數都是以試探的方式接近,如果我沒明顯積極的回應,就會悄悄抽身離開,但他卻沒選擇這麼做。他說當時我已讀不回他或冷處理,他確實非常難受,痛苦的時候要放棄當然是最容易的,可是反而是那份難受讓他明白這段關係對他的重要性,假如沒有表達就自己放棄了,那就表示自己也不是那麼看重這段關係,是看重自己的感受更甚於看重這段關係而已。在我對他是重要的狀況下,他更加不願意沒有表達就自己放棄。而他來幫忙組抽屜那天,我知道一般男生的期待(需要)是希望能因此多與我相處互動,但我因為讀書會的緣故沒有滿足他的期待,他沒有因此表達不滿或抗議,而是靜靜的坐著看書等待我。這些都是讓我非常驚訝的反應與思考方式。

 

- 與對方的關係是否平衡

一段健康的關係,是要讓「兩個人」都能在其中自在的表達自己,無論是情緒狀況或需要,都能在彼此尊重的狀況及方式下溝通處理。但我過去的感情卻往往很難做到如此。一來是我不夠健康到看的見自己的問題及情緒來源,再來是對方也不一定健康到能接受我的表達,或者在聽了我的表達之後能溝通協調出新的行為模式,讓我們雙方都能安心跟彼此相處。因此若我在初期表達後發現對方是拒絕接受溝通討論、或者即使接受卻無法調整,為了避免更大的衝突,我傾向選擇退讓,而養成了在一段關係中,我常是被步步進逼的角色,最後退過我忍耐的底線,選擇分手。這樣的關係,是失衡的。

這是我的狀況,我也相信在更多的關係裡,失衡的不會只有這樣,可能甚至包含貶低、酸嗆、怒罵、肢體暴力這些只是發洩情緒的負面行為,無論只是無形中被家庭影響無法控制,或者是蓄意如此,這些絕對會影響關係是否能長遠走下去。一段健康的關係,是兩個人都要有能力在尊重彼此的方式下,向對方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與想法,並協調處理。我親眼見證了自己父母親失衡的關係,最後導致的結果,也因此我知道,一段讓兩人都能安心溝通相處的關係是多麼重要的事。

 

- 對方真正愛的是什麼

常常聽人講「喜歡是沒有原因的」,但其實對我來說,是有的,只是自己有沒有辦法發現而已。比如當郭台銘要再娶時許多女生都想嫁他,這很明顯是為了社會地位以及對未來生活的保障。而人喜歡帥哥美女或有才華的人,喜歡的可能是背後帶來的:「哇賽你女友也太正了吧?」或「天吶你竟然有辦法讓他喜歡上你!」時的自傲感,因為想籍此自我肯定。又或者是喜歡上一個脆弱孤單的人,可能是想被別人需要、可能是想被別人肯定、也有可能是想安慰過去有相同感受的自己。無論是什麼原因,只要對方愛的不是「這個人」,而是自己的想像、自己想獲得滿足的部分,那這段關係就是種「消費」,而無法真實。只要市場上出現更好的貨物時,消費者就會換掉手上持有的,換成更能滿足自己的貨物。因此想找有錢人的就會勾引更有錢的人,想找漂亮女生的就會想親近更漂亮的女生,想透過交往關係被人肯定的就會找尋更能讓人肯定的對象。

所以對我來說,對方為什麼會喜歡上我,對我來說就非常的重要,因為那代表著我是否能信任這個人願意看見真實的我的樣子並且願意接納而不離開,也代表,對方是否能愛我,而不是愛我身上的標籤。

K在發展相處的過程中,就讓我知道他喜歡的並不是自己的想像或別人的肯定,而是他花了時間觀察我,對我的個性有初步的認識瞭解,並且想要知道更多,也因此在處理木蛀蟲時對我瞭解更多後,就開始拷問逼供我,最後確定我擁有他想要進入交往關係的特質。他也會主動跟我表達他是怎麼透過觀察我的行為發現我是什麼樣個性的人,甚至他對我的觀察和判斷,有時候是比我對自己的瞭解更深的,透過他的觀察,我更深的看見自己。他喜歡我的真實,而不是企圖表現出理想的樣子,也不會遮蓋自己不好的地方,我真實的表露我是什麼樣的人,不會過於隱藏及保留。而我同樣也是在和他的相處互動中觀察他並喜歡上他這個人。即便他無法滿足我對某些標籤或他人肯定的渴求時,在極大的煎熬之下,我仍舊能堅持選擇他,是因為我知道,我看過很多貼滿漂亮標籤的對象實際上的樣子並不如外表那樣光鮮亮麗,甚至個性充滿著各種問題,我親眼見證了標籤的虛空,這條在標籤以外的新路我沒有嘗試過,如果我不嘗試,就永遠也不會知道在標籤之外那更美好的東西與關係,而只會處在無法逃離虛空的困境裡繼續浪費生命。

 

 

K告白之後,我也拷問逼供他一個多禮拜的時間,我問他在一些狀況底下會如何反應,過去發現與女朋友個性差異時如何處理,金錢價值觀,與神的關係,對未來關係的期待。我拷問最劇烈的時候他幾乎花了整天的時間在回答我的問題,但他沒有任何的不耐煩,反而對我的拷問感到開心,因為他知道那是我在認真考慮這段關係的表現,因為我真的想瞭解他,真實的他而不是我以為的他。所以他也很盡心盡力的回答我,除了告訴我他的想法、觀念,甚至如果過去有相關的例子也會提出來跟我說明。他並不會因為我延遲回答他的時間而焦躁不安或處處逼迫、也不會因此覺得我懷疑他不信任他的人品,他詢問了我什麼時候可以再向我確認我是否有答案,並耐心等候。

 

如果沒有這個信仰,我可能無法看見自己在感情上的困境,或者看見了,但我不曉得能往哪裡去、該往哪裡去,因為這個世界崇尚的標準就是那些,大家都是這麼做的。但神透過K,逼迫我在價值觀間做出選擇,如果沒有他,我可能不會察覺我未真正被轉化的價值觀,而以為我認同了神的價值觀也能做到那些價值觀:耶和華看人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實際上要做到這件事對我來說是夭壽難,簡直跟殺了自己的某個部分一樣痛苦。我為此即便在交往後仍趴在K的身上哭了許久,他靜靜的拍撫我任我哭,沒有覺得受傷也沒有抱怨。如果神沒有先改變我,我就看不見K的好,而會只看見他身上缺了的那些標籤。我也無法妥善的處理我的情緒問題,他也無法好好的瞭解我反應的原因。及至我們一起上了教會的婚前輔導,才發現我們兩個在進入關係前先開始處理自己,確實是對關係有幫助的,也避免我們在處理適應兩人關係的方式及步調時,過度消磨感情。

交往到現在已快滿半年,這段關係的品質確實也超越我所能想像的、我過去所擁有的。這篇文章是紀念,也是分享。不曉得會不會有像我過去一樣的人,既感覺到感情的空虛,卻又不曉得該如何是好;又或者是談過一段又一段的感情,卻覺得每個感情都像在開獎一樣難以捉摸;又或者是雖然開始了一段感情,卻難以維持。無論是什麼,希望這篇落落長的分享,可以提供不一樣的想法,讓我們都能有機會接近所謂的幸福。

 

arrow
arrow

    巴小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