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我意外的從工作五年的公司離開,經過了五、六個月的休息,現在想起來,更像是新手人妻特訓營或生命步伐的重整,然後,神再把我帶往適合的地方去。

這也是我與 K 結婚的第一年,我把很多原本在家裡的習慣也帶到兩個人成立的新家庭裡,而在 K 和神的督促下,我學習從女兒的角色轉變為妻子的角色,這個過渡的過程,是寶貴和必須的。

 

11月時與 K 去花蓮的兩人退修會,好好的休息、放鬆、親近神。

11600.jpg

11599.jpg

 

去年時我就反覆在工作中掙扎,覺得自己做的事毫無價值,一路徬徨到十月時幾乎覺得沮喪到快要崩潰,十一月在我與 K 的花蓮退修會前,神使我離開了讓我無力與憂鬱的工作,然後開始了五、六個月的休息。這段休息的時間,讓我學習了很多事。

剛開始,我否認自己在焦慮,因為那對我來說代表著對神不夠信靠。我告訴我自己,我的心平靜安穩。但當我這麼說的時候,在禱告裡我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K 看我每天滑手機玩遊戲,有一天跟我說「我覺得妳其實很焦慮」。我沉澱了一下,發現完全無法反駁這句話,然後我才在禱告裡真實的向神說了許多我的心情,我發現我不願承認我是軟弱的,而這使我無法真實的來到神面前,但當我真的說出口以後,卻也可以感受到神的溫暖進到心裡來支撐我。不禁也讓我感嘆,神知道我在偽裝,而祂也接受,並沒有要催逼我,直等到我回轉到祂面前。

 

在這五、六個月的長假裡,我做了許多事。

- 學習當妻子而不是當女兒

我在原本家庭的角色就是一個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女兒。我習慣什麼事都被催被提醒被要求,但當我把這樣的習慣帶到新家的時候,卻造成了 K 很大的負擔。 K 發現我不會自發的整理家裡、不會緊張衣服還沒洗、出門要催我,而我雖然獨自在外生活十多年,卻很離奇的在進入新家裡維持著原本當女兒的樣貌而不是獨居時的樣貌。為此我們有許多溝通,K 希望我能看見我的狀態,他可以照顧我但他不能總是一直扮演照顧者的角色,我們應該是平等及互相扶持的關係。

教會師母知道我待業中,邀請我一起讀了顧美芬老師寫的《享受美好生活的9道練習》,透過書,我發現了很多原本沒有意識到的事。書裡以女性角度出發,說明生活各個面向的原則,從理家、理財、理關係等等出發,我原本看慣了那些崇高的神學屬靈書籍,一開始看這本書時很不適應,第一反應是「也太淺了吧!」但越看卻越覺得驚訝,顧美芬老師從非常生活的層面,細緻的分享她自己的經驗與觀察。師母也配合每次讀書進度安排了功課要我做。第二次的作業是要在網路上搜尋美化家裡的點子,並實際用在家裡。

我一開始做這個作業以後就不得了了,為了要找到能用在家裡的點子,我開始狂看網路上各種居家整理的點子及照片。作者在書裡提到家裡有許多要好好整理的地方,例如廁所、廚房水槽底下等很容易被忽略的角落,也開始成為我的整理目標。原本住的地方是三個女生分一層公寓,因此儲存空間分配是一人佔一區的1/3,大部分的用品是放在自己房裡。但當我和 K 租下整層公寓以後,家裡的收納不應該再按照原本三女分租的配置,而應該要重新思考。原本一些我用起來覺得很阿雜的空間開始成為整理標的,我也開始上網搜尋各種如何讓家裡更有「家」的溫暖感的方法。於是我開始重新規劃收納空間的配置,把除非搬家不然完全不會再拿出來的空盒子轉移到離生活主範圍最遠的收納區域,把最常使用的物品放在離客廳最近的收納空間,按照使用的便利性重新整理,光構思跟搬動就花了好幾個下午。接下來開始整理另一個讓我阿雜的大魔王-廚房。仔細看過廚房可以拿來收納的空間,還有我們做菜最常用的物品及空間需求,才真的發現我們沒有好好的使用現有的收納空間,導致東西堆到要滿出來,每次我和 K 招待朋友來家裡用餐的時候,廚房裡的東西更是多到容易讓我爆怒。菜洗好了不曉得放哪裡、煮好的東西只能先擱在烤箱裡等等的。這些問題,在重新規劃收納方式以後,都神奇的消失了!而原本覺得太小的廚房,經過整理以後,東西都剛剛好的放進去,用起來很順手,甚至還有一些地方是空著的。

我才意識到,我在原生家庭習慣女兒這個角色,女兒對家裡的收納擺放格局等沒有決定權,爸媽照顧的也很好,家事基本上都不用做,我也把這樣的習慣帶到新家庭。對 K 來說,這段假期讓他的「老婆」終於出現了。K 有想要家裡的樣子,那個樣子和我想要的方向一致,但他不曉得要怎麼做到,我不覺得那是我該做的,以致於一直延宕。長假使得家裡終於開始動起來,也讓我長出對家的責任感。

 

▼廚房層架重新規劃整理,許多東西終於有家可歸,也按常用程度重新整理收納。直到今天我們都還是以這個為基本架構在微調收納擺放。

47690803_239408996954831_5792854820496199006_n.jpg

 

▼朋友送的禮物裡有led線燈,我苦思之後發現放進玻璃瓶很好看!就裝飾了客廳的小角落

46116500_2158740747477690_2556300220960666216_n.jpg

 

▼ 我開心的跑了一趟花市,買了自己愛的花和盆栽。花我理了一下吊起來乾燥,想著之後可以裝飾家裡,沒想到光吊著都覺得家裡像咖啡店一樣文青了。

IMG_20190312_083455.jpg

 

▼ 因為不喜歡買來時的塑膠盆,我用麻繩編了吊籃,是我喜歡的樣子。

IMG_5706.JPG

 

- 學習承認自己的情緒

這五六個月,我另一個震憾的,是原來我不承認自己的負面情緒,以致於我對自己真實的狀況一無所知。在我離開原本的公司之後,我心裡預設一個屬靈生命豐厚(白話:虔誠)的基督徒,應該要是能靠著神克服心裡的焦慮,應該是要在任何狀況下仍然有心裡的平安,因此我幾乎是無意識的壓著自己往這個方向前進。那段期間我其實心裡煩躁,但因為我無法面對,所以我也不出門、也不計劃長假要做什麼,整天就是玩手遊。K 幾次問到我的心情,我都說還好、沒事,直到後來 K 說「我不覺得妳沒事,我覺得妳很焦慮」。

那時候我才認真的去感受「焦慮」這種情緒會給我什麼樣的感覺。我發現那不是像生氣那樣很明確的感受,而是隱隱伏在心底,讓自己坐立難安,覺得應該要做點什麼,但也不曉得要做什麼,無意義的做著一些事才能安撫自己心情或轉移注意力的感覺。當我辨識出來原來焦慮的感覺是這樣之後,我才承認自己其實一直在焦慮,然後才有辦法把這個情緒在禱告裡向神傾訴。傾訴以後,我才有力量開始做點什麼事讓自己振作,才意識到原本那份工作已影響我心情太深、太沮喪,我需要好好的讓自己休息、從巨大的無力感中逐漸走出來,重新找回生活的步調。否則我很難好好開始進入下一份工作。

我原先以為我已經逐漸能掌握自己情緒的由來,但發生了這個狀況之後,我才覺得我太理想化自己了。我並不是完全知道自己的感受,我對我自己的理解與描述可能是不符合現實的。這讓我覺得無奈及挫敗,但也對自己的情緒多一些寬容,我知道情緒是不會自己告訴自己那是什麼情緒、從哪來的,反而必須花力氣好好的去琢磨跟理解,才能真正的瞭解自己。好的情緒管理,不是壓制情緒,而是理解自己有什麼情緒,情緒從何而來,要如何對待自己的情緒。我雖然知道這些,但有時候還是會被半路衝出來的情緒殺得措手不及,也因為有情緒出現,才逼得我必須要重新衡量自己的狀態、對待自己的方式。我不是完全瞭解我自己的,我只是正在努力瞭解自己。

 

- 神的恩典無微不至

這個長假開始的第一天,神就透過師母傳了訊息給我「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罈內的麵必不減少,瓶裡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王上17:14)」我將那視為神給我的安慰,雖然那時候我根本還感覺不到太多情緒。長期的一開始,我就千方百計的想要趕快結束長假,因為很難接受漫無目的的日子。但就這樣兩三個禮拜過後,在 K 的直言之後,我開始認真的面對這段假期,思考我有什麼想趁這個時間做的。我讀書、騎腳踏車、逛花市、整理家裡、做菜做冰淇淋、找朋友、逛大稻埕(真神奇我在台北待了十年卻不曉得大稻埕變超棒)、回家鄉找爸媽。開始冒出了好多想做的事,覺得每天都有很多想做的事。長假的尾聲,我參加了校園辦的《不忙碌的門徒》講座,也參加了教會團契的國外短宣。

在這些過程裡,我開始認知到神恩典的範圍,比我原本以為的還要廣大。在台灣時,我和 K 操練了禁食 (若去掉信仰,就跟斷食療法差不多,但在信仰裡,禁食是讓自己放下欲望,轉而親近神的方式)。禁食雖然只嘗試了一天,卻讓我驚奇的發現適度的飢餓感並不會對我造成什麼問題,我的身體並沒有我以為的那樣需要那麼多的食物。那時我捏了腰間的肥肉,突然意識到那是我自己的欲望造成的,那早就超過我身體的需要。而國外短宣時我也對當地的物資缺乏感到驚訝,那是在台灣少見的,然後我真的感受到,神所賜的恩典真的比我認知到的還要多很多很多。我所擁有的生活比「夠用」還要多了十幾倍不止,但我卻將那樣的生活視為理所當然。而儘管當地有缺乏,他們的生活也有不便,但我同時也感受的到他們有單純的快樂。孩子們沒有電動、連文具都很少,但彼此呼朋引伴的說去爬山、去玩,他們的快樂沒有比較少。即便當地物資缺乏,但也是「夠用」的。反觀我的生活,物欲不斷被引發,但那些消費不做也不影響我的生活,做了也不會使我真正快樂,但我卻偶爾覺得生活不足,那些都是欲望。回台灣後有次有人跟我推薦保養品,說使用了以後臉上都沒有細紋。我思忖著一罐兩三千元的保養品,可以在短宣當地做多少事,而我僅僅是消費來延遲神設定必然會發生的老化,那個意義與價值觀到底是什麼。

而神賜在我身上的恩典絕不止外在,甚至包含我一路以來的改變,我所做的一切事上。我常把過去我的成長歸功於我自己的聰明智慧,因此在指責別人不夠努力的時候製造優越感。可能是在《不忙碌的門徒》或短宣後,我開始意識到那不是我自己做的,而是神的恩典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證據。短宣期間我意識到禱告能做的事比我想像中的還多,那不止是跟自己爸爸講講心事,在我去的那些地方,許多神蹟是由禱告而來,甚至到了當地人都知道耶穌是治病的神的程度。而神蹟不止是在那些又大又難的事情上,也在我的想法、我說的話裡。我開始辨認小至我心底浮現出來的念頭、引導我所說出來的話,大至我領悟我心裡真正的動機與懼怕,全部都是從神而來。當我覺悟到這些都屬神以後,我才意識到我的驕傲跟張狂,還有禱告能做的事比我知道的還要多上很多。

神向我要的不是人眼中看來很恐怖的事,比如奉獻全部家當,或是當宣教士殉道,而是在很小的事情裡,神就紀念我的付出。去年底時我和 K 決定 2019 年每月撥出一筆金額做宣教奉獻,那時候我還沒離職。意外離職後,2019 年 1 月到了,我想著我沒收入,還要奉獻嗎?那個念頭只是飄過,我並沒有放在心上,一樣把所定下的金額放進奉獻袋裡奉獻了。但在我奉獻後的下一秒,心底有個聲音說「這也是信心」。那瞬間我很震驚,因為這對我來說是小到無足輕重的事,我以為神要的信心是在很不好的狀況裡還全然喜樂之類很高大上的信心,那時候我才意識到,標準苛刻的是我自己,而不是神。

二月時,突然有個工作機會從天上掉下來,一面試就錄取,願意等我到四月中再上工,工作範圍也如我原本想要的是行銷策略規劃兼執行的角色。中間不是沒有嘗試過其他機會,但都沒有上,或是工作內容對我來說太侷限。越到上工,我越感覺到這是神要帶領我去的下一站,也果然如祂所應許的,『罈內的麵必不減少,瓶裡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神從長假開始的第一天就顧念著我的心情,要讓我知道祂在這一切當中,要我學習信任祂,要我明白祂對我的愛,不像我以為的那樣遙遠及生冷,我有沒有什麼需要並不要緊,要緊的是祂表達祂對我的關懷與在意。

 

 

過去這一年來,我也發現自己的轉變,這幾年來我努力調整自己、改變與別人的互動模式後,我更真實的看見了各種成果,來肯定我對自己的逼迫,哈哈。

- 對人與關係的信任感越來越深厚、愛的恆常性

和 K 新婚的那幾個月,我其實很恐懼,我怕我習慣有他的生活以後有一天他會突然消失。大概以前各種分手的慘況,讓我對關係的持久無法信任,總覺得環境也好、對方也好、自己也好,總會有什麼事發生,導致自己終究是要孤單一個人。在我恐懼他會消失的那陣子,甚至連平常和他的相處都因此受到影響,我把握機會拼命的逼自己講話,也無力阻止心裡的焦慮。當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跟動機以後,我刻意的要自己安靜下來…在和 K 在一起的時候,讓自己感受心底的那份恐懼焦慮,同時也有喜歡與看重。然後,忘了是什麼時候,我開始覺得,確實現在和 K 能在一起的時光,都是神的恩典,但若神使我們有一天分開,我也相信我身邊有能撐的住我、陪伴我渡過的朋友們。我想起這兩三年陪伴在我身邊的朋友,大家雖然已經各自踏上自己的道路而分開了,在我需要的時候不一定能像以前那樣陪伴我、關懷我,但我知道若我真的需要時,他們會在,即便他們不會,也有其他人會。如果我因為害怕失去,而影響了與 K 的相處,這才會是假如我有一天失去他時,最遺憾的事。神的意思是要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好好享受相聚的時光,分開時好好的難過,然後再踏上下一段旅程。

我真心不曉得自己怎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因為過去的我為了避開關係消失的傷痛,還有不知道怎麼跟人可以無痛相處,因此跟人總是保持著相安無事的距離,套句心理學上的術語,我是逃避型依附的人,與人的關係使我恐懼而非被愛。與 K 走過婚姻的第一年,他也因此偶爾會跟我反應在關係裡覺得孤單、不被重視跟依賴。每次收到這樣的回饋時我都急得跳腳,無論我怎樣讓自己學習在婚姻裡要「一起」,我還是很習慣的安排「我自己」的事,把他晾在一旁。以前我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發生衝突時下意識的嘴巴緊閉,因為表達感受在以前是不被允許、甚至火上澆油的,而 K 好幾次讓我知道,他想要聽到我表達我的感受,我可以安心的說。在幾次衝突後,我卻是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我發現我不用擔心他會嗆回來或大發脾氣的指責我,他讓我知道我不用為我的感受覺得抱歉或內疚,而是我們可以一起面對我的情緒。我想,或許這一切,都讓我對我是被愛著的的這件事,越來越有信任感和安全感。這是從他,以及我身邊的朋友給我的支持,才能慢慢培養起來的,可貴的禮物。

 

- 自責與罪惡感逐漸減輕,自我界限越來越清晰

以前,我害怕別人因為我而不開心,任何我知道如果我做了、對方會生氣的事,都讓我覺得有無比的壓力跟害怕。我不敢掛掉詐騙電話;我不敢去看跟我抱持不同觀點的人對我發言的回應;我不敢直接說別人的行為是有問題的、即使我在互動裡真實的被傷害了。我連說「我覺得受傷(或生氣)」都覺得有罪惡感,彷彿我是脾氣大、不寬容、對別人雞蛋裡挑骨頭、不懂愛的人。兩三年前第一次看《改變帶來醫治》後,我模模糊糊的對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了一些瞭解,從書裡的各種角度來檢視,我簡直就是一個心裡重病的人。我不敢拒絕別人,我甚至不允許自己保護自己,因為我無法確定如果我保護自己,會不會遭受別人的指責,比如被說自我中心,或是自私。這幾年,即使我發現自己有這個問題,但從這個狀態裡轉變,花了我吃奶的力氣,還有許多的眼淚跟恐懼。

我知道當別人想要維持自我感覺良好時,勢必會曲解現實,並宣傳那些被扭曲過的事好逃避自己的問題與責任。我也面對過認識我、跟我不那麼熟的人,當我知道他們聽聞過一些與我有關但被扭曲的事件,因此可能對我有懷疑時,我的憤怒。我對這些事是無力阻止的,但我竟然是在這些委屈與憤怒裡建立起界限。我從最初的憤怒裡,逐漸冷靜下來,真的是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去理解跟實踐何謂「我的價值不是長在別人嘴巴上」。我一步步的理解,人與人真正的關係,一個人真正的樣貌,不一定和表面上看起來的一樣。就跟一個人就算是笑著的,也不代表他是快樂的一樣,我開始學習,不要被表象矇騙。當我看見自己真正的問題的同時,我也開始看見別人真正的問題,開始意識到衝突的重點不在誰對誰錯,而人和人之間往往也不應該用對與錯這麼簡化的標準來看待。

一開始當我拒絕別人對我的侵犯,比如暗示要我讓步、或是細數他對我的付出及我對他的傷害,即便那樣做的人是我的好朋友,我仍是發抖著的堅持著維護自己的感受。當我這麼做幾次以後,我開始嘗試在那些我稍微有安全感的人面前,主動的表達我的感受與想法,儘管以前我會害怕他們可能因此會生氣。當我這麼做,收到和我預期中不同的回應時,也強化了我的信心,理解原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可怕。我開始能告訴自己,即便是同一件事,也可以同時有我要負責的面向、以及不是我範圍內的面向,當一個人指責我時,我可以收下我思量過後覺得確實的範圍,並將對方該負的責任指給他看,而無論對方覺得如何,那都不是我該負的責任了。我知道自己還在走這條路,但當我感受到罪惡感與內疚越來越少的同時,原本綁住我自己的恐懼,也逐漸消散,我得到了更多自由,能好好的保護我自己。

 

 

在這個我忙不起來的一年裡,我發現原本忙碌的生活給予了我很大的安全感,因為忙碌,代表我是有價值的、我是有能力的。忙碌可以讓我有正當理由不去理會我心底微小的感受與聲音,我可以不用去面對我如何看待自己的價值,因為我忙得沒時間停下來看這些「小事」。神帶領我到了一個忙不起來的工作,繼續的要調整我。即便在我生日這天,也難逃不忙碌而帶來的低潮。但在低潮中,我看見了我是如何逼迫自己用各種方法來證明自己有價值,也逼迫自己要趕快從低潮裡走出來,害怕我的低潮傷害了身邊的人,而不斷指責自己的低潮。我不接納自己的低潮,我持續的逼迫自己要有爆炸性的成長。但我越是如此,就越難從低潮裡走出來。而我唯一能做的、應該做的,其實是接納自己的低潮,好好的在這些難受的狀況底下陪伴自己、不責怪自己,並好好的看看自己過去對自己所做的逼迫,在這當中改變。

而這半年以來,神給了我更精細的眼光,讓我在許多微小的事上看見祂所做的事。也理解祂要我去面對的,祂要我做的,還有祂的心意。祂對我的關心和呵護時常都在,有時甚至比我自己還要關心呵護我自己,才讓我慚愧的想著,逼迫我自己的是我自己,而不是神,神的慈愛,是我沒有經歷過的,甚至是我不會對自己做的。

 

感謝神,下一年度的目標是,好好對待自己 *^_^*

 

11592.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靈成長 婚姻 人我界限
    全站熱搜

    巴小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