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出國唸書原因有兩個
1. 想在還能夠這麼做的時候離開台灣,看看世界的樣子,否則我這輩子就只有在台灣的經驗了
2. 練英文

這兩個目的,現在都達成了…而且我的英國腔真的越來越重…


 

以前覺得台灣是個鳥籠,這個小島其實很孤立
我們不瞭解國際情勢
我們只會自high台灣之光
錯誤的資訊在媒體不斷流通,激情的台灣人因此而憤恨其他國家卻根本不查證
我只認識一個奧地利朋友,甚至連距離最近的中國人也一個都不認識,我對這個世界及各國的印象,僅憑媒體及身邊朋友而來

…雖然是第一志願畢業,但連做英文簡報都會腦中一片空白,面對大塊的外國人時,腦中也是一片空白
跟奧地利朋友去吃飯時,話也不多,常常聽不懂德國腔,或要在腦中演練好下一句要說出口的話才敢開口

某次跟要出國唸書的學長聚餐,他知道我一直都在猶豫,但我找不到想出國唸書真正的原因,因為如果是想增加語言能力跟感受文化衝擊,根本不需要唸研究所。再來是我對自己的語言能力沒有自信。那天晚上學生跟我講了很多,出國唸書,只有年輕的時候才能做…年紀越大,揹負的事越多,越難走…錢的事其實都可以再想辦法,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出去的原因…不要論回來後可以加多少錢、幫助多少?那些都不是影響是否要出國的決定因素,而是是不是要讓自己一輩子都待在台灣?明明有機會可以出去看看世界…實際感受國外的生活,為什麼不試?

把自己逼出國,不要怕語言,反正逼的越緊,成長越快!


出國唸書這件事讓我猶豫了五年,五年之後,終於下定了決心。因為五年前,我沒有自信能一個人在國外生存,但都已經工作五年了,難道連對自己都沒信心嗎?不相信自己在職場上的成長嗎?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改變嗎?出國唸書到底能有多難?




剛來的時候真的很不能適應,只能用英文交際的日子
第一個難題就是我的蘇格蘭房東太太,剛來時人生地不熟,很多英文遣詞用字抓不出來,很多中文譯名不曉得英文是什麼,我連要跟房東太太說我喜歡看BBC拍的福爾摩斯都不曉得該怎麼說,因為英文是Sherlock Holmes,唸起來應該是"哄摩斯"而不是"福爾摩斯"。蘇格蘭口音也真的是難懂到不行,我聽了幾天才注意到他們會把per發成"呸兒"…

▼我的蘇格蘭房東太太,總是很熱情的招待我,我剛到英國水土不服瘋狂感冒還傳染給她,她還是很親切的照顧我甚至買藥給我吃…


剛開始最痛苦的莫過於適應各國口音,還有對英文使用的自信這兩件事。在台灣時缺乏機會接觸各國人,只聽過美式英文,因此在面對不同腔調時真的非常的難受,我聽不懂義大利人說的twelve,也聽不懂香港人說的tidy (因為當時我連這個字都不認得)。那段時間,我的英文自信完全跌到谷底…當時我急切的想跟外國人交朋友,雖然努力的跟各國同學聊天,但卻清楚的意識到聽力障礙橫亙在那裡。每當我聊天的時候,總是要請同學再三重覆我聽不懂的字或解釋給我聽,而當最後我瞭解到那其實是我認得的字只是聽不懂時,挫折感總是特別重。有次跟土耳其朋友講到這件事,還忍不住掉眼淚,當時真的給自己很大的壓力。也因此,不久之後我就開始對英文對話感到抗拒…僅管我還是常常參加kitchen party,試圖在party時認識其他朋友,或和外國友人對話,只是那種不自在的感覺始終擺脫不開,再加上畢竟同一個文化下成長的人比較有共同話題,最後交友圈還是以華人為主。

▼Kitchen party
181720_1557368695660_705502_n  

166108_1527301338252_6589401_n  


▼某次Kitchen party,羅馬尼亞同學拿了她們國家傳統酒來,大概像高梁一樣烈吧,我才喝了兩口就變成這樣了
164821_1527302298276_3789476_n


我想其實大多數華人學生是像我這樣子的,交友圈還是以華人為主,但視個人英文能力,與外國學生的來往程度不一。有些英文有自信、個性豪爽不怕生的同學能成功打入交友圈,三天兩頭的就跟外國同學玩的很開心。我這種則是跟外國學生關係中等,上課、party都會一起聊,不會陌生,有幾個算是蠻聊的來的朋友,但如果要講到特別一起出去玩,通常還是華人。還有一種,應該算是最常見的,就是不管任何時間幾乎只跟中國人在一起,只講中文,就連在小組討論可能也不例外,就算在同一個programme裡有其他外國同學,通常是對彼此沒什麼印象。有些英文超強毫無隔閡的強者不在此段討論範圍內。


出國之後,才有看到世界的樣貌的感覺…我有一點很不喜歡台灣的,是台灣人的眼界太狹礙…之前我在韓商公司工作的那一年,剛巧碰到了某件跆拳道評審不公的事件…公司裡的一個韓國人馬上成為我們偶爾酸一下目標之一,但我們只是在事發當時那幾天把影片傳給他看,問他覺不覺得韓國裁判很誇張。他說他看過之後真的也覺得評審不公,但他不曉得為什麼會這樣。我們之前也開玩笑問他孔子是不是韓國人,他馬上白眼說「拜託」,因為這問題也被問到爛了,他說應該沒有韓國人認為孔子是韓國人,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國人,新聞那些不實的韓國又申請中醫成為韓國文化遺產之類的他都覺得很莫名其妙,因為在韓國根本查不到有這個消息。只能說,台灣媒體很厲害,積非成是。

但真的讓我對台灣人感到很不解又憤怒,是楊淑君的金牌事件。當全台灣各大入口網站開始排字表示支持楊淑君,是很感人的;但當網站開始用骯髒字眼辱罵韓國人,甚至用「含狗」這種下三濫的稱呼放在"入口網站"這個高能見度,完全公開的地方,台灣人對其他國家、其他人的尊重又到哪裡去?我絲毫見不到。那陣子我韓國同事甚至不敢在晚上出門,因為真的怕被揍,甚至被計程車司機拒載,還謊稱自己是中國人 (馬上被同事吐嘈:這個答案也沒有比較好)。當他笑著對我們說像是玩笑一樣輕鬆時,其實我心裡對他真的感到非常的抱歉。那些人見不到這個韓國同事的可愛,見不到他對同事跟朋友們的親切,不知道他對工作的認真,只憑著他身上「韓國人」的標籤,就認定他是骯髒的一員,認定他不值得尊重。那陣子,是我對台灣最失望的時候。


所以我想出國,我想親自認識各國的人,瞭解各國文化,而不是憑著媒體跟台灣人的片面之詞來認定。而在國外,我聽到,也見到了很多各國的文化…我第一次知道印度的新年叫Diwali,印度人必須穿著傳統服裝,點燃燭火來慶祝新年,因為這個節日的來源是火神還什麼的我忘了…男生頭上要用紅色顏料畫線,女生頭上要用黑筆來畫…除此之外,在某些傳統地方,印度人結婚前是要合印度的特殊星座,八字合的來才能結婚…


我吃過義大利朋友做的冰淇淋,討論過義大利人對咖啡純粹的堅持;我發現西方人不喝熱水,所以開飲機只有「冷水」跟「冰水」…我知道有很討厭蕃茄節的西班牙人,我知道玻利維亞跨國企業很少…我知道中國高考(大學聯考)各省自己出題,各學校分給每個省的名額都不同,不是全國統一分發。我知道法國高中升大學(應該是吧)的哲學考題真他媽的難,難到我連要理解題目都費了好一番功夫…「

人類是否無可避免地會給自己施加某些幻想?(L'homme est-il condamné à se faire des illusions sur lui-même)」意思是,當人類在認知「人類」這個種族的時候,這個認知是否真的就是人類實際上的樣子,或者只是理想化後的人類形象?正反陳述後表達你自己的想法


當我在準備IELTS Writing考試的時候,其實準備過程中很多時候是在瞭解這個世界、瞭解世界上的各種現象、瞭解大家抱持著正反面觀感的理由是什麼,這其實對亞洲學生是很殘酷的,因為大多數亞洲學生對這個世界的瞭解太淺薄、太片面…所以當被問到「你支持travel industry」嗎?我只想的到正面的看法,比如提升當地經濟,增加旅遊者的見識等,但反面理由?我甚至想不到為什麼要反對。是查過之後,才知道很多地方其實深受travel industry之害。那時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space debris,太空垃圾這東西…如果有UFO在地球墜毀,應該有八成是因為環繞地球的垃圾多到爆炸的關係…



東方教育跟西方教育的不同,大概從這些考試上就可以一窺一二吧。當台灣大考作文題目是「回家」或「應變」這類抒情文的時候,西方考的是辯論…亞洲流行歌曲都是情歌,西方流行歌曲都是舞曲快歌。亞洲戲劇都是愛情復仇歷史,西方戲劇都是推理研究懸疑刺激冒險。準備IELTS讓我認識了很多現代社會的問題還有正反面意見跟理由,而準備大學聯考時…全部都是背誦…或許就是這些差異,造就東西方人不同的社會文化跟個人特質…

這一年來收穫真的很多,過去我總是不停的問那些已經出國唸書的同學為什麼要出國唸書,因為當時我沒有唸研究所的理由,只有出國的理由,所以當時有想過是否遊學或語言學校就好,但經過這一年真的發現,還是研究所最深入,在國外至少待兩年最好。因為前半年還在調整語言,後半年漸漸適應異地生活跟建立交友圈,第一年結束時一切才正要進入軌道,而一年研究所馬上就結束了,兩年研究所至少在第二年會更深入當地文化跟異地生活。而語言學校這個選項在我上過研究所學生的語言課程時就發現是行不通的,因為來上課的全部都是華人,而且課程非常基礎。遊學就更不用說了,都在玩,也不會有什麼機會讓東西方人交流,除非本身個性就很適合。

在國外這一年,英語磨練了很多,也進步了很多。從一開始連蘇格蘭腔都聽的很吃力,剪瀏海、點菜之類的生活詞彙都有問題,到現在幾乎跟他國同學怎麼聊都沒問題、開玩笑講故事都可以,還可以跟我男友討論資本主義跟共產主義的優缺跟影響,被其他國家同學私下稱讚英文好也開始讓我覺得驕傲而不是客套…有一大半真的要歸功於每天幾乎24小時長時間跟我男友相處…讓我習慣了很多英文口語表達方式,大部分簡單的對話可以直接脫口而出想都不用想了,也認識了很多新單字… :)
 

嘿嘿~眼裡只能有我啊!


這一年,真的很值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巴小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